吴菊贞:认识人民币

网站首页    教育科研    研讨活动    吴菊贞:认识人民币
当前位置:


《认识人民币》

执教者:吴菊贞

[课题、课时]

《认识人民币》

[教材简解]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认识人民币的。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指导爱护人民币;学生初步意识要合理使用零花钱,逐渐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目标预设]

1.知识与技能: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掌握辨认人民币的基本方法;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过程与方法:在模拟购物的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在取币、找币、换币等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1元及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难点: 知道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1.谈话:小朋友们,上课前,吴老师想先调查一下我们班中哪些小朋友自己买过东西呢?自己买过东西的小朋友请举手。(自己买过东西的学生举手)

谈话:看来我们班能干的小朋友还真不少,吴老师把大拇指送给你,没有得到大拇指的小朋友也千万别灰心,相信通过这节课你也能学会自己买东西的。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班级里面哪些学生自己买过东西,初步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便于教学活动的展开;同时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2.提问:那么,买东西需要什么呀?(生齐答:钱)

谈话:对了,买东西需要钱。但各国的钱有不同的叫法,像美国用的钱叫?英国用的呢?日本的呢?(分别指生答:美元、英镑、日元)

你知道我们中国用的钱叫什么名字吗?(指生答:人民币)

揭题:对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提问各个国家钱币的名称,一方面可以增长学生的课外知识,另一方面自然引出新授内容——人民币。】

二、                      新授

1.       认识1元及1元以内的人民币

(1)                      相互介绍

谈话:小朋友们的桌上已经准备好了一些人民币,你最熟悉其中的哪一个?请把它介绍给你的同桌,并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同桌之间相互介绍,听到口令停下,并把钱币放好)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已经认识部分人名币,教师把学习自主权交还给学生,学生充分发挥学习自主性。】

(2)                      谈话:许多小朋友都介绍好了。大家请看这张人民币,哪位小老师能介绍一下?(出示1元纸币,指生介绍)

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指生答:这里有数字1和汉字“元”)

指出:在人民币上我们看到了数字1,还有大写的壹和人民币的单位——圆,我们生活中经常写的是这个“元”。(板书:元)

追问:在这张人民币上你还看到了什么?(指数生答:毛主席、一行字“中国人民银行”……

总结: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我们再一起来看看。在1元人民币的背面有一些少数民族文字,这是专门为少数民族朋友设计的;再来看看正面,这是专为盲人设置的盲文面额标记,盲人只要摸一摸就能知道这是多少钱了。这个是?(教师指着国徽问,生齐答:国徽)

【设计意图:简单介绍人民币上一些平时不太注意的地方,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人民币。】

指出:国徽代表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小朋友爱我们的祖国吗?那么印有国徽的人民币是不是也应该爱护呢?(生齐答:是)

追问:要怎样做才是爱护人民币呢?(指数生大:不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不撕毁人民币……

【设计意图:由国徽引到爱护人民币,初步提高学生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3)                      谈话:小朋友们的桌上就有1元人民币,请你把它举起来。

谈话:他找对了吗?

追问:谁拿出的1元和他不一样?他拿的也是1元吗?(出示1元硬币,生齐答:是)

谈话:这两种1元有什么不一样吗?(指生答:一种是纸币,另一种是硬币)

总结:这种纸做的人民币叫做?(纸币)

这种金属做的人民币叫做?(硬币)

课件出示1元硬币

谈话:在1元硬币的正面写着?背面是?(生齐答:正面有“1元”,背面是一朵菊花)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找出1元,由学生找出的不同的1元,自然的引入纸币和硬币,学生通过动手找一找,深刻了解到人名币根据材料不同可以分为纸币和硬币。】

(4)                      出示1角纸币

谈话:老师这儿还有一张人民币,它是多少钱呀?(生齐答:1角)

谈话:1角?可这儿明明有数字1呀?(指生答:1后面还有字“角”)

指出:1后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字——角,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

谈话:两张纸币上虽然都有数字1,但因为后面的单位不同,所以差别可就很大了。(出示1元、1角)这是?这又是?(生齐答:1元、1角)

【设计意图:有了认识1元的经验,学生能初步意识到可以根据数字与单位辨认人民币,因此教学1角时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让学生体会单位的重要性。】

(5)课件出示其他1元以内的人民币

谈话:老师这儿还有一些人民币,你认识吗?(分别指生答:5角、2角、5分、2分、1分)

谈话:请你观察这几枚硬币,你觉得谁最特别呢?为什么?(指生答:5角,因为只有5角是金黄色的。)

谈话:那你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请你用学具钱分一分。

追问:他是按什么分的?(展示不同分类方法)

总结:我们可以根据材料不同把人民币分为纸币和硬币,也可以单位把人民币分为几元、几角和几分,还可以根据人民币面值大小来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将人民币分分类,进一步认识人民币。】

(6)出示1分、2分、5分

谈话:在这些人民币中有3枚硬币我们现在已经不常见了,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吧!(分别指生答:1分、2分、5分)

追问:它们的单位都是?(生齐答:分)

指出:分是比角还要小的人民币单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几种人民币已经不多见了。

(7)总结:小朋友们,现在你知道了哪线人民币单位呢?可以怎么认人民币呢?(分别指生答: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通过看数字与单位来认人民币。)

【设计意图:适当进行总结,明确辨认人民币的方法,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2.了解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1)教学1元=10角

谈话:红红与明明在和大家一起认识了部分人民币后,正拿着妈妈给的钱到1元小超市去买文具呢!你知道什么是1元小超市吗?(指生答:1元小超市里面的东西全部都是1元钱。)

谈话:明明想买1元的铅笔,他付了1张纸币;红红买1元的练习本,她却付了10张,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指生答:明明付的是1张1元,红红付的是10张1角。)

谈话:咱们来看看是不是这样。先来看明明是怎样付的?(出示1张1元纸币)再来瞧瞧红红是怎样付的。(课件逐一出示10张1角,学生跟着一起数:1角、2角、3角……

追问:红红付了几张1角?是几角?(生齐答:10张,是10角)

那么10角购买1元的练习本吗?为什么?(指生答:够,因为10角就是1元。)

总结:说的真好,1元就是10角,10角就是1元。(板书:1元=10角,学生齐读。)

谈话:现在你觉得红红拿10角购买1元的练习本了吗?为什么?(指生答:够,因为1元=10角。)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红红与明明到1元超市买东西的情境,再通过数一数,学生深刻体会1元=10角。】

谈话:小刚也来到1元小超市,他买1元的橡皮,付的全是相同的纸币,他付的都是?(出示由信封里抽出的半张5角,生齐答:5角)

追问:付几张5角?为什么?(指生答:付2张5角,因为2张5角是10角,10角=1元。)

谈话:随后,小芳也来了,她要买1元的尺子,付的也全是一样的纸币,她付的都是?(出示由信封里抽出的半张2角,生齐答:2角)

追问:小芳要付几张2角呢?请你用学具钱摆一摆。(生操作,然后指生答:5张2角)

      到底要几张2角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次要几角几角数?(生齐答:2角2角数,2角、4角、6角、8角、10角。)

追问:要付几张2角?5张2角是几角?10角就是?

总结:小朋友们,现在你知道几张5角可以换1元?1元可以换几张2角?(分别指生答:2张5角可以换1元,1元可以换5张2角。)

谈话:如果让你去1元小超市买东西,还可以怎么付呢?把你的付法用学具钱摆出来。(生自主摆,然后出示几种。)

总结:看来呀,不管怎么付,只要付满几角就可以?10角就是?(付满10角就可以,10角就是1元。)

【设计意图:在同一情境中通过小刚、小芳买东西,用相同的纸币付1元;接着让学生自己摆一摆学具,用不同的纸币付1元,学生更加深刻了解1元=10角。】

(2)练习

1元=( )角;2元=( )角;10角=( )元;40角=( )元

(3)教学1角=10分

谈话:明明与红红从妈妈那里听到了一个故事,在妈妈小时候要攒1角钱可难了,都是通过卖废品、卖青菜、干农活一分一分攒起来的。那么,要攒满多少分才是1角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学生跟着电脑一起数:1分、2分……10分)

总结:多少分是1角?1角是几分?(生齐答,师相应板书:1角=10分,然后生齐读。)

谈话:既然攒钱这么难,那么平时就要?(生齐答:节约用钱。)

【设计意图:创设妈妈讲故事的情境,从情境引入角与分的进率,并渗透节约用钱的理念。】

三、                      练习巩固

1.“想想做做”第2题

(1)谈话:看,明明与红红第一次存进了两张纸币,分别是?(生齐答:1角、5角)一共是几角?你是怎么知道的?(1+5=6角)

(2)谈话:第二次存进了5枚硬币,分别是?(生齐答:1元、5角、3个1角)这次它们一共存进了多少钱?(指生答:1元8角)

(3)提问:1元8角就是几角?怎么算出来的?

指出:单位不同时不能直接相加,这里先把1元换成10角,10角和8角合起来是18角。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练习,学生巩固对不同面值人民币的认识,还可以使他们感受到虽然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只有几种,但可以用它们组成各种不同的金额。】

2.“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明明要买一张1元2角的邮票,可以怎么付?请你用学具钱在桌上摆一摆。(生自主摆学具钱,然后展示几种不同作品。)

总结:看来只要拿满几角就可以?这么多付法,哪种最方便呢?

【设计意图:通过探索“1元2角”的不同付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性的多样性,进一步巩固元、角之间的进率,同时积累一些付币经验。】

3.“想想做做”第4题

(1)谈话:红红拿1元去超市里买东西,买哪两样正好花完1元钱?

(2)谈话:如果用1元钱只买一件商品,应该找回多少钱呢?

           买了一件商品,找回8角,买了什么?

四、                      全课总结

谈话: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你知道了些什么呢?

五、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1元=10角

                1角=10分

栏目导航

校园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