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虹:棉花姑娘
《棉花姑娘》
[课题、课时]
《棉花姑娘》(第二课时)
[教材简解]
部编版《棉花姑娘》是一篇科学小童话,主要描写了棉花姑娘分别向燕子、啄木鸟、青蛙求医治病但都被委婉拒绝,最终七星瓢虫治好了她的病的故事。选编此文,旨在让小朋友了解大自然中常见益鸟益虫的本领,激发学生保护大自然、保护益鸟益虫的情感。本课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晰,情节简单,语言浅显易懂,对话生动有趣,易于激发低年级儿童的阅读兴趣。同时,课文还根据内容配有精美生动的插图,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识字写字、分角色朗读是学生学习本课的重点,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采用分散识字学词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把握汉字的音形义,提高汉字学习的能力,同时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朗读促进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
2.正确、美观书写“奇、星”两个字。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棉花姑娘的心情变化,了解常见益鸟益虫的本领。
4.进行情景表演,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
2.正确、美观书写“奇、星”两个字。
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棉花姑娘的心情变化,了解常见益鸟益虫的本领。
2.进行情景表演,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
[设计思路]
第二课时的教学拟分以下五个步骤:一、复习导入,激发探究课文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二、细读感悟,通过寻找起因和结果,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过程的欲望,不仅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自然体会到保护益鸟益虫的重要性;三、分角色朗读,情景表演,既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从多方面训练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四、指导书写,通过一封《感谢信》作为生字教学导入,别出心裁,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书写质量;五、课外知识搜集,利于学生拓展课外知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贴板贴),你们还记得她吗?是谁啊? 让我们亲切地叫出她的名字(齐读课题),让我们再热情的叫一叫她的名字。
2、听到我们班这么热情地称呼她,棉花姑娘可高兴了,她把自己的朋友也带来了,看看小朋友认识吗?谁来?
姑娘 可恶 盼望 蚜虫 树干 咧开 碧绿 惊奇 忽然(指名读、老师带读,齐读)
二、新授
过渡语:小朋友坐得这么端正,薛老师带你们去看看美丽的棉花姑娘吧!(出示生病图)
(一)了解生病的原因
1、咦?这图上的棉花姑娘怎么低着头,一幅有气无力的样子,她怎么了??(评价语:你的眼睛真尖呀)
是啊,棉花姑娘的身上爬满了的蚜虫。
你们见过蚜虫吗?(出示蚜虫图片,简介蚜虫)
2、看,这么多的蚜虫在棉花姑娘身上咬它的肉,吸它的血,他们是多么的——生:可恶(指名读、齐读)
师:长了蚜虫的棉花姑娘愁眉苦脸的,特别难受,所以她多么——生:盼望(指名读,男女生分读)
师:“盼望”能换成另外一个词吗?
师:对,“盼望”和“希望”是近义词,但是“盼望”表达的意思比“希望”还要更强烈和急切。谁能把棉花姑娘这种强烈的、急切的心情读出来? (出示第一段)
师:这位生病的棉花姑娘特别非常着急,特别难受。还有谁愿意再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咱们一起来读出棉花姑娘着急和难受!
3、她多么盼望医生来给她治病呢!她盼啊盼,盼来了哪些动物医生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读2-6小节,把动物医生圈出来
预设:她碰到了燕子、啄木鸟、青蛙,还有七星瓢虫。(贴板贴)
师:指板书:前三位医生治好它的病了吗?最后是——七星瓢虫治好了她的病。谁能来照着说一说,把话说完整
(出示练习)棉花姑娘请了( )、( )、( )帮自己治病,可是他们都没办法,最后是 ( )治好了她的病。
(二)了解结果
1、生病的棉花姑娘最终治好了病!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第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棉花姑娘的病好了,请你圈一圈相关的词语
(1)相机理解“碧绿碧绿的叶子”“雪白雪白的棉花”“咧开嘴笑啦”这几个短语。
(2)谁来美美地读一读。老师想把碧绿碧绿的叶子换成碧绿的叶子,雪白雪白的棉花换成雪白的棉花可以吗?为什么?
(3)谁能再说一说类似于“碧绿碧绿”这样的ABAB式短语。
(4)体会棉花姑娘的心情:引导学生抓住“咧开嘴笑啦”,可见棉花姑娘多开心呀。
(三)学习第2~5自然段,探究过程
过渡:(出示棉花姑娘生病时和病好了的对比图片)小朋友们,棉花姑娘从生病到治好了病,但是治病的过程可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那么她究竟经历了哪些事呢?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的第2—5自然段,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读完后用横线划出棉花姑娘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四位医生说的话。
汇报:读得真认真,他们的话划好了吗?来,自己对照大屏幕检查一下(老师用颜色给你们区分了),你们划正确了吗?全对的孩子举举手。
1、体会棉花姑娘的心情,读好请求的语气。
(1)师引读:我们先来看看棉花姑娘的话。(课件出示)
(2)(分组读)棉花姑娘的三次请求,你发现了什么?(评价1: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评价2: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都没逃过你的眼睛!)
(3)棉花姑娘的话很简单,就一句话,但她的心情也这样简单吗?现在你们就是棉花姑娘了,可恶的蚜虫正在你的身上爬来爬去,它们不断地吸着你的汁液。此时你什么感受?(难受),是呀,这么难受的时候,你看到捉虫的医生飞来了,你的心情怎么样?
预设1:高兴→为什么?请你高兴地读一读(评价:①多开心啊,②瞧,你读的都咧开嘴笑了!多高兴啊!一起高兴地读读,你们眼睛里都放着光呢!)
预设2:除了高兴,棉花姑娘还会有什么心情着急。→追问:为什么?请你着急地来读一读(评价:①语速都加快了,这位棉花姑娘多着急呀!②瞧瞧,你都皱起了眉头!)(指名2个读读就够了)
【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简单的一句话就读出了棉花姑娘那么多心情,让我们把这些心情带进语句中,一起来读一读。
引读:盼啊盼,燕子飞来了,棉花姑娘激动地说( ),然而她的愿望落空了,啄木鸟飞来了,棉花姑娘着急地说( ),她的愿望又一次落空,这时,青蛙蹦来了,棉花姑娘高兴地说:( )
(二)体会动物医生的心情,读好委婉拒绝的语气。
过渡:但是,他们治不了棉花姑娘的病,现在让我们转换角色,走进前三位医生的心里。指名读一读医生的话,体会体会他们的心情。(出示医生的话)
1、你体会到了他们怎样的心情?预设:难过、抱歉、不好意思追问:。为什么?
2、孩子们真会读书,体会出这么多心情,不管是什么心情,医生们都有礼貌,从哪里看出来的?(对不起变红)
3、是啊,拒绝了别人还不忘说对不起,孩子们,生活中即使你不能帮助别人,一句轻轻的对不起也会温暖别人的心。下面请孩子们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医生,把你们想帮而又帮不上的感觉告诉棉花姑娘,行吗?练读、指名读
(1)瞧,燕子飞来了(出示动态图)现在薛老师是生病的棉花姑娘,谁喜欢燕子医生?请你帮我捉害虫吧?(出示文本)你的眼神告诉我你也无能为力。(为什么燕子医生无能为力?)
(2)咚咚咚,啄木鸟也来了,同学哪些喜欢啄木鸟医生?请你们站起来,请你帮我捉害虫吧?哎,你皱起了眉头也帮不了我。(为什么啄木鸟医生也帮不了我?)
(3)青蛙医生你在哪里?青蛙医生快点蹦过来吧(出示动态图),快来请帮我捉害虫吧?(为什么?)
4、哎,你们都不能帮我治病,这是为什么呢?谁能用:因为( ),所以( )来告诉我你们不帮我的原因?(出示课件:因为燕子只会捉( ),所以不能帮助棉花姑娘捉害虫)
小结:现在我明白了,你们不是不帮我,而是帮不了我,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5、眼看着这些有名的医生都不能替自己治病,棉花姑娘越来越担心、越来越害怕、越来越着急了,忽然——谁飞来了?(课件出示七星瓢虫)
(1)那棉花姑娘认识它们吗?请大家读读书上第五段(齐读),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棉花姑娘不认识它们呢?(惊奇)什么是惊奇?(惊讶、奇怪的意思)谁来惊奇地问问?(指名读)评价:你的眼睛都瞪大了!
(2)(课件出示七星瓢虫的图片配自我介绍)
师:谁能当当这个可爱的小虫子向棉花姑娘介绍一下自己?
(3)这群小虫子把身上的七个斑点比作成了七颗星星,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谁来告诉我们!(比喻)真有趣!多可爱的七星瓢虫啊。老师还知道他们一天可以吃掉130多只蚜虫,是农民伯伯的好手。
(4)难怪课文说他很快就把蚜虫吃光光了!来我们一起都来当当这了不起的七星瓢虫,自豪地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七星瓢虫的话)
(三)总结,分角色朗读
有了七星瓢虫的帮忙,棉花姑娘的病终于好了,小朋友们,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都是大自然中的捕虫能手,但是它们的本领却各不相同(板贴),燕子捉空中的害虫,啄木鸟捉树干里的害虫,青蛙捉田里的害虫,而棉花姑娘生病了,只有七星瓢虫才能吃掉她叶子上的蚜虫。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捕虫高手,大自然里的植物和庄稼才能生长得更加健康,让我们来分角色朗读吧!谁来当棉花姑娘?小燕子?啄木鸟?青蛙?瓢虫?
三、教学生字
过渡:棉花姑娘的病好了,它想给动物医生写一封感谢信,可是有两个字不会写,想请咱们班的小朋友帮帮忙。
出示感谢信:神(奇)的七(星)瓢虫,谢谢你治好了我的病!
1、棉花姑娘不会写哪两个字?(奇和星)
2、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字。找一找她们的相同点。一看结构。什么结构? 二看宽窄。他们都是上窄下宽。三看关键笔画
(1)先来看“奇”。
“可”长横是关键笔画,要写在横中线上。
上面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2)“星”字要上小下大。
各个横之间的距离要匀称。
生的最后一横最长,中间这横最短。
3、师范写、生描红
4、评价
四、布置作业
回家搜一搜大自然中的医生,和伙伴们分享一下
五、板书设计
19.棉花姑娘
燕子 空中
啄木鸟 树干
青蛙 田里
七星瓢虫 棉花
[教学反思]
如何把握科学小童话在语文教学中的独特价值,是教师在教学本课时深深思考的问题。针对本课内容,若是在教学中偏重来讲解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在捕捉害虫方面的本领,虽然学生也很感兴趣,但是会冲淡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将语文课上成“科学课”。经过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和对儿童学情的把握,始终要紧扣“语言文字训练”这一核心要点,科学知识为辅的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关键,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下,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以棉花姑娘的心情变化为线索,创造性地使用文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品读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棉花姑娘的心情变化并探究其原因,同时指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和课本剧的表演,每一个环节都紧扣语文教学的要点,从不同的角度训练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 04-24
- 04-24
- 04-24
- 04-24
- 04-24
- 04-24